在藏区,随处可见藏族老阿妈右手摇着转经筒,左手拨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
旅行者问藏族老阿妈:“你们经年累月一直摇着转经筒,拨着佛珠,念着经,希望得到什么呢?”
老阿妈睁开微闭的眼,看着旅行者,缓缓地说:“不希望得到什么。”
旅行者惊讶地问:“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老阿妈说:“希望失去点东西。”
旅行者更为惊讶:“希望失去什么呢?”
“希望失去贪、嗔和痴。”
人的一生,善恶相对,得失相成。但在现实中,多数人都是欢喜求得,而不欢喜求失。当历经一切沧桑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求失去比求拥有更踏实。
柳宗元笔下的 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放到自己的背上。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的背很粗糙,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得爬不动。有人可怜 ,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 只要还能爬行,又会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最终摔死在地上。不懂放下的 ,可悲可叹。
懂得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
南非的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困苦。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囚禁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行礼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放下小,得到的是大;放下近,得到的是 ;放下假,得到的是真;放下丑,得到的是美;放下恶,得到的是善;放下恨,得到的是爱;放下卑鄙,得到的是高尚;放下冷漠,得到的是温暖;放下烦恼,得到的是快乐……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放下恩怨牵绊,转而努力做事,这种境界方为人生最佳。
寒山与拾得是唐代的两位高僧。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英国诗人蓝德晚年写过一首《生与死》的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此诗的翻译者杨绛先生曾这样感悟:“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充实、饱满、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