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经典散文
文章内容页

奇书散文 黑眼睛 7

  • 作者: 奇书
  • 来源: 网络来源
  • 发表于2017-07-13 10:34:00
  • 被阅读
  • 彼时,许多爱好者慕名前来,由四人或分别或一起接待,洽谈,争执或吵嘴。印象中,半边街油泵油嘴厂的工人诗歌小组,是第一个成规模较正统的文学爱好者小组。

    小组负责人叫刘天春。

    其人面相老成。

    却谈锋甚健,滔滔不绝,写的现代诗和散文,有一定思想水准。

    小组成员有青年诗人陈林,白涛(半边街地质仪表厂技术员),女青年诗人李琳,任梅梅,屈开慧等,都非常热爱文学,颇具一定的创作水平。当时的油泵油嘴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黄仁清,也是一个热爱诗歌的转业军人。

    他经常参加,黄桷树诗社与油泵油嘴厂工人诗歌小组的活动与座谈。

    不过。

    当时双方的座谈或活动,除了是以沙区文化馆名义外,都是大家自掏腰包的AA制。

    那时的人单纯老实,君子之交淡如水,物价不高,房老虎也还没有发疯。一行人钻进刘天春的陋室,几杯白开水,一大碟花生瓜子,大家就兴致勃勃,上下五千年,海内海外,一片自由欢腾。

    以后。

    陆续有化龙桥,渝中区,土桥和外区的文学爱好者来访。

    他们基本上都是遵循《黄桷树》诗集封尾上的联系地址,找莲光校奇书处会面。

    因为邹延澄就住在军械库,所以来了人,奇书就叫上邹延澄一起聊谈。记忆中有化龙桥的女诗人李德玉,最初写诗,后改写儿童文学的谭小乔和其一直写小说的弟弟,一个瘦高个有些腼腆的年轻人。

    还有当时被四川省作协称为“年轻作家”的重庆特殊钢厂青年干部,特钢厂电视台文创部主任李益品,前些天,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大名,冠以“重庆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

    昔日的年轻作家,也当官啦!

    此外,还有多个己记不清楚的诗歌爱好者,男女都有,都是青春活泼的年轻人。

    最值得提起的。

    一是原沙区文化馆的干事王承运老师,王老师时年50出头,瘦高个儿,诙谐健谈,颇具新意。做为与我们平时直接打交道的他,年轻时写过诗歌和小说,如今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地带着我们这群天不怕,地不怕半罐水的二杆子文青,专业和耐心上都得承受极大的压力。

    印象最深的就是王承运老师,永远和蔼可亲的笑脸,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和一查就知,一问就答深厚的文化艺术知识功底。后来,听到他不幸因病逝世,大家都难过的流下了眼泪。

    二是奇书的芳邻,莲光校教历史的老师,一位矮个瘦削的古典诗歌爱好者。他不但是酷爱格律诗,而且身体力行,在完成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创作了大量高水平的古格律诗。在业内享受有很高的威望。

    他叫王端成。

    王端成老师读到《黄桷树•四人诗选》后,主动找到奇书和小朱交流沟通,指出诗集的不足和长处,给予了诗社很大的提示与帮助。在以后共三期的《黄桷树》油印诗集工作中,王端成老师和他的好朋友,重庆市著名报人,评论家、诗人万龙生,都倾述了了大量的心血和鼓励。

    在此,特向三位前辈表示久违了的谢意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