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关于家的抒情散文三篇

  • 作者: Admin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07-07 00:00:00
  • 被阅读
  • 家并非只有物质所存,更储存了人最宝贵的感情。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家的抒情散文,希望您喜欢!

    关于家的抒情散文一:家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家只是人生的驿站,是累了临时栖息的港湾。而我认为家则是灵魂的归所,是心中爱的火焰永不熄灭的地方,是生命中的若亚方舟。

    懵懂无知,无忧无虑,在父母营造的爱巢----家里,健康地成长。即使再贫寒,只是茅屋几间,每日粗茶淡饭,心中仍是快乐的。

    看着梁上的燕子衔泥筑巢,盼望着有一天也能展翅飞翔。看一看天空的广阔,闯一闯外面的世界。把家装在心里,无论海角天涯。

    光阴弹指,瞬间芳华。心情还沉浸在孩提的无忧快乐中,年龄已至弱冠。如同长大的雏燕,终要飞翔。走出家门,奔向远方。带着父母的叮咛,带着祖辈的善良,穿上母亲缝制的衣衫,把爱和家一同装进心里,去迎接未知的人生。

    人生的风雨总是要面对,生活的冷暖终要去感知。无论阳春三月,还是数九严寒,看一看心中的家仍在,家中的爱依然,再大的挫折,再苦的煎熬都会勇敢地走过。

    而立之年。每个人,都会有了自己的定位,在世间都会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像父辈一样,脚踏实地,朴实善良,打拼着自己的人生。从心中的家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爱。像鸟儿一样,衔草筑巢,捡羽铺窝,建起了自己的小家,迎进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养育着新的生命,延续着家的血脉。

    世俗的压力,利欲的烦扰,有时迷茫,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风飘摇,随时都有倾覆的危机,是心中的家给了我力量,是家中的爱给了我希望,搏击着风浪,驶向生命里的若亚方舟。

    几近不惑,少了些许执念,多了一份坦然。心里想要的无非是在家里,品着一杯清茶,看着一本书,亦或是独倚窗前,听着纯净的音乐,眺望夕阳,赏着落霞,看鸟儿归巢,炊烟升起。

    家无需太大,有爱有温馨就好,无需多华丽,老旧的桌椅,经久的茶具,简单就好。在这样的家里使我自在从容,平和安宁。

    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应有家,有家才有爱;不要把家当成你人生的驿站,临时的栖所,家是你生命的归宿。

    爱家的人,才会爱国,海外漂泊的游子,始终认为祖国就是他(她)们的家,放在箱底的那抔乡土就是家的见证,有了家,魂才有所依,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在异国他乡挺起脊梁。

    关于家的抒情散文二:家是永恒的心灵寄托

    有一句俗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话虽糙,但理不糙,这是天涯游子一句实实在在的心里话。一曲《常回家看看》之所以能唱响大江南北,唱响华人世界。就是因为它激起了家情、乡情的共鸣。

    眼看春节又近,“回家过年吗?”成了人们最常用的一句问话。回家,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抹不掉的情结。几个通宵排队守候,为的就是一张回家的车票。

    家,一个温馨又能给予寄托和依靠的名词。中国人把“诗书传家”当作家庭兴旺的座右铭,从而也使得延绵不绝的千年华夏文明,能通过家的渠道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对家这个概念理解的升华。家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哪有国,没有国哪有家”,这是家和国的辩证统一。“我们的大中华,好大的一个家”,表达了华夏后裔对富有民族情感的大家的深深眷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其实古人早就把家和国看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家有割不断的血脉,家有忘不掉的情怀。家有弯弯的小船,和小船旁童年的阿娇。

    家是男人休闲的牧场,在这里,可以尽情释放所有的疲惫和烦恼。家是女人避风的港湾,在这里,能够抚平所有的委屈和忧伤。家是孩子温馨的鸟巢,总有一天他们会从这里起航。家是老人耕耘的田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收获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阴凉。

    闯荡江湖的外乡人总喜欢说:我的老家……老家是家的概念的扩大,指的就是家乡。无论你出于何种原因离乡背井,无论家乡曾经给你带来过多大的伤害。在离开家乡的岁月里,始终回避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对家的永恒的思念。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故乡的土,故乡的月,都连着家。这里有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有抹不掉的家的情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经离乱之后,最让人牵挂的就是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统统体现了割不断的乡情家情。

    “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出了沂蒙老区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山那边呀好地方”唱出了边陲百姓对家乡的颂歌。齐鲁儿女都会以身居孔子家乡而骄傲;“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豪客有着荆轲的豪放;“长太息以掩涕兮”,荆楚志士传承了屈原的悲壮。“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的虽是扬州,但江淮黎庶也常以此描述家乡风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讲的虽是苏州,但吴越儿女也以此表达思乡情怀。“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是华夏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喊出的最强乡音。家不仅给人温暖,也给人力量。

    家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心灵印记,家也是永恒的心灵寄托。值此年终岁末,回家过年,可能就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最大的心愿。颠沛流离久了,会感到身心具疲。那就回家吧,倦鸟终须归林。即使没有挣到钱,但只要安安全全地回到家里,就是对妻儿老小的最大安慰。如果春风得意,那正是衣锦还乡的好时候。这叫做荣归故里,你的荣耀不仅是父母的荣誉,也是家乡的荣耀。

    让故乡的风拂去你满身的尘土,让故乡的水荡涤你疲惫的心灵。家将给予你一副好的心情,让你来年有更充沛的精力,驰骋事业的疆场。回家的票买到了吗?天寒地冻,请注意保暖,注意安全。祝你一路平安!

    关于家的抒情散文三:家,是一种感情

    从前以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四海为家。人到某一个城市谋生,或在某一个地方购房,那儿便能称做“家”。

    以为,无论在哪儿,人只要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孤巷,陋屋,都能感到快乐,也便能称为“家”。

    还以为,诗,词,曲里描绘的思乡游子,什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是千古佳句,但是却是把“思乡”当作幌子,造出好句才是其目的,因为我认为,人活在哪,家就在哪儿,何来感叹之言呢?

    直到今日,我才大梦初醒过来。我在家的窗前遥望,天是阴蒙蒙的,一朵洁白的云也没有,地上车源源不断地涌过来,再涌过去。忽然,一丝白色的绒毛飞过我的眼前,我以为是雪,定睛一看,才发现不是,想着,现在还是秋,哪来的雪呢?还没回过神,思路就又带我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堵墙,墙上的漆已快要掉落,但有几处墙竟是雪白的,很明显是孩子玩耍的痕迹。

    还没一会儿,天便下起了雪,桐树上那褐绿色叶子的影子很快不见了踪迹。墙对面的小屋里一个中年男人发出孩子般的声音,喊着:“下雪喽,下雪喽!”一个不到半大的孩子闻声忙打开铁门,笑着到墙前的堆雪处大块大块的将雪集在一处,进入了家门,只听到屋内“啊”的一声叫唤,孩子大笑着又跑出来,将刚才的堆雪处占领起来,仿佛要开始一场大战,那中年人应是那孩子的父亲,他也从屋内出来,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随地抓起雪就往孩子身上扔,孩子也不甘示弱,抱起雪堆往对面砸去,孩子毕竟是充满活力的,过了一会,那位父亲就“哎呦,哎呦”地叫起来,孩子见状,便也不玩了,他将地上的积雪堆起来,想做一个雪人,可手上没有带手套,还没堆,手就红了起来,中年人便帮着孩子,用粗壮有力,发红的手掌一把一把地将雪往上垒,因为劳累的关系,雪人的个子不高,比孩子的个子要矮些,孩子却没有半点失落,他看看雪人歪扭不齐的脸,再看着他父亲变红的脸和鼻子,心中显出一种洋溢的感觉,他怕太矫情,便没有表达,只说了句:“看,雪人爸爸。”毕竟是一块肉出来的,父亲与那位孩子的心情一样,暖暖的,也是羞于表达,父亲装作不经意,将孩子偷偷抱起,摸摸鼻梁,笑笑说:“雪人儿子”。

    这场景我太过熟悉,这是在2008年的上海,我8岁,那座屋子是载满我小时候与父母间快乐回忆的地点。记得,上海是很少下大雪的,尤其是有积雪的年月更少,08年上海是有罕见的大雪降临,我那充满温情的回忆也诞生于其中。那段日子使我很难忘记。

    思路又将我唤回现实,眼前的世界已从上海变到了成都,在成都的日子已有了一年多一点点,刚来的时候,因为一切都为陌生,我将精力全用在认识上,在慢慢熟悉后,自己才懵懂的知晓,哦,我来成都了,不是来旅游,而是来生活的。在心慢慢平静下来时,偶尔会出现些许的感伤和无奈。

    我开始思考起来,这里与上海究竟少了些什么,我会产生不满。论房子,这里是上海房子的2倍。论车子,从双轮变四轮。论环境,这里更休闲,舒适。论民风,这里更大方,爽气。而且双亲也都在我身边陪我旅游,陪我玩耍。看似这里无可挑剔,可当我比完所以东西后,我发现我少了一样,那就是情感,房子即使再大,再奢华,可没有我的回忆,地方再好,没有融入我的情感,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开始理解和认可那些游子的心,他们把情留在了家里,即使人跑地再远,再偏僻,他们的心始终在家里,所以,家并非只有物质所存,更储存了人最宝贵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