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我只是在影视作品里见过,真见牦牛,还是去甘南碌曲的路上。
早6点,科桑草原一片寂静,晨雾包裹中的东方露出一缕红光,悄悄隐藏在山的那头,看来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四人整装向着碌曲的地方前行。
走向草原深处,我无不为草原的深邃、广阔而兴奋。行至三千多米的高原,身子轻的仿佛飘在云端、那么飘逸洒脱,仿佛卸去了千斤重担。
此时的科桑草原,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天地之间,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散发出无数个幻影。此时,我们就像掉进这魔镜里的小蝌蚪,涌动在草原的地壳上,仰望高原玄妙无比,似梦似幻的迤逦风光,令人动容的不忍离去。
在光与影,明暗交错的天际间,突然,草原以南的一片空旷的凹地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伞状经幡,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经幡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在还不清晰的空间,显的明丽,表现了藏人对信仰的虔诚和尊崇。几个白色的毡房静静的坐落在草原腹地,和草地、蓝天、经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纯净的色彩里,不正是藏民们最喜欢的颜色吗?一群群牛羊,如黑色的珍珠,遍布在草原上,那么立体、唯美,点缀着草原的美,形成了草原特有的元素。
此时,一声清脆的吆喝声,响彻在草原空旷的山峦,散发出阵阵回音。这歌声,是藏家儿女的生命之歌,是牧民们最温婉、嘹亮、高亢、厚实,甚至富有原始野性的美。这歌声,穿越寂静的草原,回响在原野,那么悠扬、悠远……
看来,这里是牧民放牧的集聚点。早都听说,牧民是游牧生活。春夏:它们便四处漂泊,草原为家,过着一种浮萍、自由不羁的生活。冬季,他们便归巢过冬。有时候,真羡慕他们,过着一种远离尘世,心态平和,淡定自如、与世无争的生活,也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因为习惯,便是最佳。
面对这样壮观的奇景,不正是我们此行的目地吗?我们怎么能轻易放弃。于时,下车,亲历高原上特有的动物,用镜头记录下草原上最壮观的一幕。说内心话,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几千只牛羊集聚一起,更未见过黑马一样的牦牛。牦牛的样子从想象到亲历,让我对牦牛的印象顷刻间加深。
由于不知牦牛的习性,生怕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惊扰了它们,而对我们进行攻击,我们便站在远处观察这群生灵。这些高原上的牦牛,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它们显得精神十足,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集聚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独自一人啃着青草,填充着皮囊。仰或头对头的嬉闹玩耍。有的还未从睡梦中醒来,慵懒的卧在草地上昏昏欲睡。最让人感动的场景,莫属一只牦牛在给乳牛喂奶的情景,它尽量让自己庞大的身体卷曲着,让乳头靠近乳牛的嘴巴,让它吃的轻松一点。那只小小的牦牛,在母体的乳房上,吃的那么专注知足,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看着大地上的生灵,除了不会语言,它们对孩子的爱和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
牦牛和我们常见的牛大同小异,只是毛黑、或白,长而浓密,长长的披在身上。牦牛身体魁梧,头大耳小,尾巴较长,肩部隆起,属于草性哺乳家禽,适应高寒地区生长。别看他们身体臃肿,行动迟缓,看似慵懒,但它们爬起山来,个个飞快、勇猛、敏捷。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善于跋涉那些高山之颠、险要之壑,河流沼泽,那里艰险,那里就有它们的影子,素有“高原之舟”之称。
听朋友们讲,牦牛全身是宝,藏民的衣食住行,取暖烧饭,样样离不开它。所以,藏民对牦牛的爱情有独钟。除羊肉外,牦牛肉也是藏民的肉食之一,让他们在几千米的高原之上,身体强健。如今,在甘南,有很多牦牛加工厂,除肉,还有牦牛的牛角、皮,都是加工工艺品和服饰的最好材料,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提供着他们的生活所需。
此时,我看到每个牦牛的牛角都涂着红色的颜色,也有涂绿色、黄色的。我不得其解,看着看着,便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一个牧民要管理几百只,甚至上千只牛羊,实属不易,只有用颜色来区分管理,才能能保证牦牛不被丢失,或者和其它人家的牦牛不会混淆,真为牧民们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
细细观察,发现牦牛的眼睛很独特,深邃,两道目光炯炯有神,散发出幽暗的光亮。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这些牦牛的目光它代表着什么,它们的内心世界又是什么呢?
站在牦牛的世界,观察它们的千姿百态,总是让人感叹高原的生灵,有着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而当它们被母亲带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它们的命运就面临着宰割,充满着血腥。在路上,我看到了一群藏民在宰牛,漫刀、满手,满地的血,还带着余温的皮,我心有余悸,不忍目睹,几分种前还欢蹦乱跳的生灵,顷刻间就被屠宰,剁碎,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为它们叵测的命运而悲哀,也许这就是牦牛命运归属,也是人类的残忍。
策马扬鞭的牧羊人一声吆喝,牦牛如风从我们眼前掠过,留下草原上最美的记忆。
这时,一抹阳光穿破厚厚的云层,照在草原上,刹那,温暖了这些高原的生灵。
大地万物终有情,过往,总是忘不掉那段剪影下的美,但愿,有生再去重叠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