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优美散文
文章内容页

佛光普照说真君

  • 作者: 清泉之韵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11-27 00:00:00
  • 被阅读
  • 自幼时起,我就为母亲对佛祖的虔诚与敬仰而感动!从那时起,每年春节的第一天我都要跟随父母前往三十里外的真君庙给佛祖拜年。善良的母亲,将吃斋念佛成了她一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好比爱我的爷爷奶奶一样爱着佛祖,希望佛祖能在这一年显灵开恩保佑这一方热土风调雨顺,保佑我的全家老幼平安,事事顺心!

    母亲年事已高,还不时地将这件大事记在心里,只要我回到了家乡,老人家总会在第一时间提醒我:“有空闲时别忘了到佛祖那里去走走,帮我点燃香烛,然后带上我的问候。”我当然不会让母亲失望,即便忙碌也要挤出时间来去一趟铁山,哪怕是一香一烛,一个作揖也表达了我对佛主,同时也是对我母亲的敬意!

    天雨不润无根之草,佛祖只渡有缘之人,对于佛国的向往已成为母亲的清淡生活的习惯,几十年了,也成了我清淡生活的组成部分。当我每一次来到佛主面前就有一种佛光普照的感觉,就有一种佛门清净,用香烟荡涤心灵的畅快与释然。

    时光也仿佛慢慢隐去了浮华与炫丽。心中的那一片禅静,在季节的流连中对真君庙更加的神往,这份向往忘了自我而相约春夏秋冬。“看天下风景佛占先知。”确实如此,有寺庙的地方必有风景,但有风景的地方却不一定有寺庙。寺庙多是在清幽风光好的地方。古树幽径、小桥流水、清风明月、鸟鸣佛音,令人赏心悦目,令人情不自禁。站在山门前,远眺群山,松涛阵阵、满目青翠。掬一捧碧清甘泉水,掌一盏长明灯,净瓶柳枝清弹,清盼平安的生活,弹走一切妖孽和不如意。净水洒在贪婪聆听飘渺梵音的耳朵上,水随流而耳垂漫长。顿觉清凉欢喜,身心融入这仙境之中,浊气全消,恍如出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中蔓延一种对佛的信仰,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恩。看残断宫墙古壁青灯、迷恋听暮鼓晨钟,吻那种静到极致的禅味。邂逅心底人生善良的灵魂。那低沉的打击鼓乐就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这里可以随意俯身丈量真君庙那些历史的脚印与典故,感受庄严肃穆的礼仪。悠扬荡气回荡的梵唱……

    数百年不断的诵经声,虔诚地将大爱的执着,诠释得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如梦幻般的神奇。似雾、似水、似浣、似纱虚无缥缈、似天籁之音。闭上眼睛,倘佯于寺庙有生命力的雕廊画柱之间,穿越时空翻过那古老的壮丽,浑厚的历史文明画卷。

    真君庙的静,静的如一湖秋水。真君庙的美,美的如遨游云端的仙境。她族拥着弟子信众,一脸安祥的神思,仿佛她正在轻轻地叙说着自己的辉煌与荣耀,自己无奈与沧桑;叙说着当年这一方百姓为纪念他,而自愿筹款建造了着一座寺庙感人历程。说到真君庙,她也曾历经沧桑与磨难,几度凋零几度沉寂,就像是从岩层剥落的辉煌那样,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之后,在变迁中再一次得到传承与公认。寺庙前那石雕栏杆的斑驳,见证着中华文明文化的经纬;见证着信众居士虔诚地点燃柱柱的清香,腾起缕缕青烟,膜拜在他不老古韵中的袅袅香火前的古往今来。

    如今,这座寺庙静默在朝阳霞光里,风雨腐蚀的光柱子错落有致打着长长的签章,剥落了白灰的墙上,时而咋着眼,时而望着舞影弄轻袖,仿佛在提醒着世人,这儿留存着惜日的尊贵与佛国空灵的禅意。梵音洗过的石级上,信士来来往往,祈求着风调雨顺、祈祷着天下的和平。佛学倡导的生命轮回,客观地告诫人们:我们不要总是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还有大把时间从头再来,来弥补人生的缺憾,岂不知时光一去不再复返。这些年来寺庙面貌的变迁,照样显得是那样的平平淡淡,而她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却已经堆积如山,激活我们内心潜在的善良,真真实实地感动着我们的本来善良的心灵!日子在不经意间悄悄远行,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从年轻到年老的蜕变。一路匆匆而过却没有办法回头,没有一个季节,也没有一段时间可以省略,一步步走来,沿途的风景与故事只有自己去领悟,多年的收获,除了感恩,得到的似乎只是用心待世界,用情待生灵。

    真君庙属于道教场所,其内涵与传统的佛教大同小异,就连寺院的建筑和陈设都几乎相似,百年庭院,青砖红瓦,斗檐拱壁,凸显出了寺庙的厚重与渊博。据史书记载,真君庙位于海拔1100多米的高云山脚下,据县志记载:真君庙是专为一位在故乡任劳任怨,勤政为民,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县令而建。据说县令一生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上及天文下到地理,行行熟悉,样样精通,无论是当政理事,还是执律办案,总是将民情民生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据说后来的,留下著名诗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也是传承了史真君的为官风格,从而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故乡的真君庙始建于宋朝末年(1126),至今有900多年历史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属于民众自筹善款建造的寺庙。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百姓们世世代代都没有忘记这位史真君,将他供奉于寺庙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数百年来,真君庙一直香火不断,前往朝拜和求签、求药的百姓络绎不绝。

    真君庙也是命运多舛,史上曾几度数废数兴,1989年以后,得到县政府重视,特别是县委书记陈江林先生、县政协钟富民先生等领导同志,把真君庙重归僧众管理,宗教活动得以恢复。使故乡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信众认识佛法,学修教义,生起正知、正见、正能量、正思维,为维护社会稳定起了的一个桥梁作用,弘扬全民修心学善的一个决定性的标杆作用。

    1995年寺庙替换主持以后,佛事活动走上正规并发扬光大。现皈依弟子和信众无数。已成为故乡最大的正法道场,历史韵味加之现代气息,使得真君庙这座百年古刹更具有佛教与道教合一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刹。真君庙屋宇为三进,中间是大雄宝殿,两厢有寮房、斋堂、客舍。寺内供奉着真君本人的佛像、弥勒菩萨、十八罗汉、观音等诸多尊佛像。是当地政府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颇受当地百姓的尊崇和青睐。

    无论宗教还是道教,它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的道教,在统一社会意志、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等方面起着其它政治力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三年前,真君庙因斑驳不一,建筑物年久失修,场地狭窄,无消防设施,寺庙格局不全,信教群众日益增多,正常公益活动无法开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其扩建与修缮同时进行,也是当地政府打造合宗教文化品牌,发展当地信教事业,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浪潮的推促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扩建了一部分寺庙常规建设用地,重建修复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重修真君庙福祉绵长、是故乡山区发展的一个地标性景点,是造福故乡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真君庙,如今是故乡香火最盛的寺院,祖祖辈辈,历代相传在该庙许愿最为灵验,明代徐霞客慕名多次拜访,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每天这里都是人头涌涌,吸引大批香客前来进香朝拜。人生苦短,岁月不待人,能在有生之年为真君庙、为大众做一点点事,那都是善行之举。常怀菩提心,方为后人所敬重。

    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功德无量,放下来,放得开,用心待,万事易,得自在。禅如人生,尽在点滴之中。禅如世事,常怀平常心方可得悟。满脸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双肩韵律流动而你就是活佛一尊,心是那么静,是那么安然。

    真君庙的山还是那个山,真君庙的水还是那个水。古刹依旧是古刹,而来来往往的香客永远只是风,风过无痕。纵然是那些达官贵人、名人雅仕乃至平民百姓,留下让后人景仰的故事与笔墨,却也只是物是人非,不能如山水那般真实永恒地存在。我们都是平凡的过客,我们普通的只是佛前的一粒渺小的粉尘。然而,无论你是高贵的生命还是平凡的灰尘,一样是可以感受到寺庙里的禅机仙气,一样是可以触摸佛祖的铜像金身带来的安宁。只要我们心中有佛既是佛,我们都一样可以得到佛主的庇护。而这也就是历代迁客骚人要表达对真君庙顶礼膜拜的神灵精髓以及对故乡百姓那一份深爱的升华。我想,我们是否还应该还要做的什么?为后人留下一些值得观瞻和敬仰的东西。

    作为道教圣地之一的真君庙,和其它著名寺庙一样浓缩着历史的风云变化,已经成为一座百姓心中流动着千年不腐的血液,凝聚中华华夏文化,荡涤心灵,催生人心向善,促进社会和谐,永不的熄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