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优美散文
文章内容页

岁月如诗,往事如花

  • 作者: 人生感悟
  • 来源: 网络来源
  • 发表于2012-09-11 22:19:00
  • 被阅读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环境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类也在随着不断的改变着自己。我们在世上的短短的时间里也经历着不同的改变,虽然我们短暂的生命只是象尘埃一样,但我们也是这个时代历史的见证者。

    小时候天天傻傻的,感觉自己随着风就长大了,长大了发现,不光我们自己长大了,我们的环境也改变了。

    我一直生活在北京的南城,但是上学却是在东城。大学在海淀。感觉好象从小就离家很远上学。

    那就说一说我从小到大的周围的改变吧,那些逝去的,也是我怀念的,我时时的怀念,其实只是怀念当时的我自己。

    记得上初中时,我在米市大街那上学,现在好象这个名字听的很少了,不知道会不会被规划掉了。记得那时候北京还没有大面积的进行建设,没有到处的高楼和拥挤的人群,我的学校在老的中央美院附近,旁边还有台湾饭店等北京新兴的酒店。那时候好象家里都不是很富裕,同学们也很单纯,中午带饭,偶尔没有带饭时就去东安市场买它那很有名的肉包子,包子好象是东来顺的,因为在东安市场的西门那有东来顺。每天排着长长的队,好多人拿着布袋子去那买包子。如果大家看到自己前边站着拿布袋子的人,就会很不满意。因为这意味着有可能他会把出笼的包子一兜就拿走,后边还要等第二笼。包子好象是5毛一个吧,不太记得了,因为记忆已经很久远了,肉馅做的出奇的好吃。男生女生最开心的是,中午没有饭带或食堂没饭了,去买那的包子吃。那时候市场里还有好多卖话梅和果脯的,算是北京比较大的一个商场,东西也比较全吧。我们喜欢在里边钻来钻去的,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过眼瘾。而且从东安市场可以穿出去,直接到王府井大楼。

    后来长大了,记不清是张恨水或梁实秋写的关于东安市场,在他的那个年代,东安市场就是一个大市场,顶上搭着棚的那种,冬天很冷。后来改为东风市场,我想应该是文革的产物吧,后来又改回了东安市场。

    如今东安市场改为了新东安,现在好象改为叫AMP了,但是尽管它现在变得时尚了不少,尽管它现在已经是几层的高楼,里边的格局也不同了,变得更国际化了,但是我还是怀念我儿时的那个只有一层平房的大市场。

    初中的时候,古老的东单菜市场在北京是很有名的,里面总是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丰富品种最多的菜,我好友的父亲总是骑车40多分钟去那里买菜,买完后又骑40多分钟回家。那时候北京的冬天里总是充满着雪花膏的味道,让人觉的那种味道的冬天是既寒冷又温暖的。每每忆起那种味道,我就会和昏黄温暖的灯连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东单菜市场变成了现在的东方新天地。

    在东单菜市场旁边有一家卖冰激淋球的甜品店,据说已经很古老了,在大华电影院对面。好象那时觉的那个东西很贵,但是多少钱呢,已经不记得了。好象是一杯冰的巧克力味的水,上边放两个球形的冰激淋,那个是很稀罕的东西,我想北京城里应该很少有吧。因为那时很小,而且交通没有现在便利,我想北京城我也没走多少地儿。

    后来东单拆了,儿时的伙伴也不知道去了哪里,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伴随着大面积的拆迁不知道大家散向了何处,我很怀念,我怀念的伙伴们。

    这些记忆随着淡淡的槐花香渐行渐远,已经尘封在了心里那片柔软的地方。时间改变了,空间改变了,但是心底的温柔依旧,那是不曾改变的。

    后来上了高中,跑到了北新桥附近。离家越来越远,每天在路上就要花好久。记得那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公交汽车抛锚了,下去一堆车上的乘客去推车,还有司机在下边架轨的景象。想想,还让人忍俊不住。现在地铁,汽车四通八达,北京城也越来越大了,汽车质量也好了,不会再把乘客扔路上了,但是心却没有以前温暖了。

    高中时候,在学校车站那儿下了车,有一间古老的清真馆,那个馆里卖的都是老北京的小吃,虽然不太爱吃那些东西,但是那时卖早点的少,可选择性也比较小,所以常和好友一起在车站等,然后一起去吃早餐。一两块钱就搞定。每每我们看到别人喝面茶总是感觉喝的真香,于是有一次我们两人也叫了面茶,学着大人放上些盐,一尝那叫一个难吃。之后再也没有吃过面茶了。清真馆对面是北新桥的菜市场,水果常常摆在外边,我和好友经常穷的买一个桔子,然后两个人分着吃,卖桔子的售货员每每问,就要一个吗。是呀,那时候好小好不好意思,嘴又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