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百家杂谈
文章内容页

“吃”的问题

  • 作者: 很有所谓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06-05 00:00:00
  • 被阅读
  • 看外国的一个专题片,记录的是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如何求生的事情。主人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饮水与吃饭。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主人公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我一天应该摄入多少蛋白质、多少卡路里、多少水分”,不管获得什么食物,他都要告诉观众,其中“蛋白质和卡路里”的含量,然后他会说,自己还缺多少“蛋白质、卡路里”。“吃饭”在他那里成为了一系列的科学数据。

    由此我想到了西餐。依据我对西餐一些零星的知识知道,好像西餐第一讲究就是营养成分。青菜生吃比熟吃营养成分高,所以要生吃;牛排五成熟营养成分最高,所以要吃五成熟的……总之,一顿餐饭一定要计算一下营养配比的参数。如果说,在野外没有太多的东西可吃,计算营养成分的摄入量还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日常吃饭也是如此的数字化、科学化,还有这个必要吗?

    西方的科学精神真是到家了,连一日三餐也要科学化,真不知道这样的饭还有个啥吃头?那还不如配比好营养成分用吊针直接输入血管好呢。

    中国人进餐则不是这样的。西方人吃放是按照科学方式进行的,而中国的进餐则是按照艺术的方式进行的。中国人的餐点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好看、好闻、好吃,凭的是一种感觉,不大讲究其中的营养成分如何。只要好看、好闻、好吃,就吃,管他什么有没有营养?不好吃,营养再高,也不吃。

    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西餐的最大区别。

    那么,到底哪种方式更好呢?我以为无法比较,因为两者根本就不再一个频道上,其衡量标准是不一致的,所以没有优劣可分,只能说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