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天气渐热的缘故还是情绪使然,近日来总感觉家里的小区特别嘈杂,车鸣人喧,一刻也不消停,抱怨之余不禁怀念起在老家的日子。
老家是地处江南一隅的小山村,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村里人口不多,四面环山,老家的房子坐落在村口的半坡上,坡下不足百米便是流经村里唯一的小河,河对岸是那满大片的农田。清明时回家小住了几日,上午启程下午2 时才抵达,晚饭过后和母亲闲聊了一会,因心疼我舟车劳顿,母亲早早的催我歇息了,上床躺下尽无半丝睡意,翻看手机才9点,要是换成在合肥也许还窝在沙发里看泡沫剧呢,想想毕竟不是灯火通明的都市,想想便也安稳了。虽说山里温差很大,时至人间四月,夜晚也早已不再听见风吹叶落了,忽然听见屋后的草丛中,又好似门前的花坛里时不时传来阵阵唧唧咕咕的声音……此起彼伏,很是热闹但不嘈杂,说不出都是些什么蝇虫,但这里面蛐蛐的声音是一听便明了的,抑扬顿挫间忽远忽近,仿佛就在你床边,又仿佛远自天边。这时田间也不时传来几声蛙叫,如此美好的夜晚青蛙固然不会错过,只是那稀拉拉的呱呱声总感觉闷在水底一般,不如蛐蛐的清脆,看来也只能算是伴奏了,就这样且听且想着,酣然入睡了。
“叮-叮铃-叮”隐隐约约一阵阵铃音回荡在耳畔,越来越清晰了,也许是太累了,想睁眼看看却怎么也睁不开,尝试一番不得,索性接着躺会儿得了,“叮-叮铃-叮”铃声不绝于耳,这是什么声音呢,是那么的熟悉,噢!是乡亲们在耖田?!印象中铁耖两侧连着两根很粗的铁链,挂在牛肩胛上活动起来碰撞发出清脆的叮铃声,竖耳细听一会,怎么没有吆喝声呢,从田头到田脚总是要掉头的啊,牲口就是牲口,即使走了千百遍也还是不识路的,牛倌总要吆喝一声才行。记得小时候,一放学便和小伙伴跑到田埂上看爷爷耕田,爷爷很是神气,一手扶着耖一手攥着缰绳和一根细竹子,一声吆喝便迅速站上踏板,如同坐拉橇一般,让我们眼馋的不行,老牛便踢踏踢踏地小跑起来,两侧的锁链也跟着晃动起来,“叮-叮铃-叮”,清脆的叮叮声伴着欢快吆喝声,回荡在这宁静的小山村里。每当耖到我们身边时那牲口跑的更欢了,溅起的泥浆让我们躲闪不及,还不时扬起那硕大的鼻孔朝我们喷气,似乎向我们炫耀一般,这时爷爷便一把拽紧缰绳,给上一鞭子,这牲口才乖乖地沿着正轨耖去了。儿时的爱好总是那么单调,却又百看不厌,百教不悔,这其间的魅力也许只有那时的我们才能领略吧。
屏住呼吸又仔细的听了一会,还是没有吆喝声?!终于按耐不住了,下意识的摸了摸了额头,这才发现自己发烧了,努力着挣扎坐起来,一阵细风拂过滚烫的脸颊,又是一阵铃音,侧目望去原来是窗户上系着的那串风铃!哦,原来如此,幻听使然,一个美丽的错误,至真至美。诸言往事如风,其实也不尽如风,还有那风起时的叮铃不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