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记重庆沙区第一个民间诗社•黄桷树诗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个孕育着中国何去何从和辉煌未来的踯蹰时段。
一切都在当局虎视眈眈之下,一切都在混沌迷蒙之中,一切都在坎坷艰难起步;各种思潮浪打澜卷,各种见解纷至沓来,各种呼声倔强奋起……
此时。
距敢说真话的北大才女林昭,被秘密杀害17年。
距中国思想第一人遇罗克,被公开处决15年。
距敢向最高权威挑战的真理侠女张志新,被割喉虐杀10年……
然而,思想的洪流仍在汹涌,探索的大海仍在澎湃。此时,在重庆有名的文化区——沙坪坝区,四个年轻人,因共同的信念和爱好走到了一起,酝酿成立一个民间诗社。
四人如下。
发起人,组织者,诗人:奇书(笔名,时年32、区食品公司工人)
主编,诗人:楝树林(笔名,时年40,桥梁公司老师)
青年才俊,学生会主席,大学生诗人:小朱(姓氏,时年25,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转业营级干部,中共党员,军旅诗人邹延澄(真名,时年32、驻渝部队双碑军械库营级参谋。)
地点,在发起人当时的住家地,沙区双碑莲光小学教师宿舍。
当时的双碑地区,尚属沙区远郊,偏僻荒凉,交通不畅,只有唯一的一路公交车来往。而当时的莲光小学,却是重庆市师资力量雄厚有名的市重点小学。
更兼当时的双碑地区,还有着计划经济时代鼎鼎大名的大型国企——重庆特殊钢厂,井口农药厂,半边街油泵油嘴厂,东风化工厂和地质仪表厂等,济济一堂,人才辈出,为思想的探索和艺术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婚后,随夫人一起住在校宿的奇书,仍没放弃笔耕的习惯。
此时的奇书,正在国企沙区食品公司的双碑屠宰场“劳改”。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思维活跃的年轻诗人,白天干着养猪,喂猪和杀猪的嗜血工作,夜晚却在真善美的天空遨游,理想与现实的残酷错位,其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可想而之。
当时的双碑屠宰场隔壁,是一座解放军驻渝部队的军械库。
一天,思想极度苦闷的奇书,抱着本《普希金诗选》,正在屠宰场办公室边读边值班,忽听到外面扑通扑通二声响动,忙拎着诗集出来查看。
但见二个着装整齐,鲜红领章头戴大盖军帽的现役军人,正二手泥巴青苔举步不前,四下好奇地打量着。
一问一答。
一答一问。
心照不宣。
开心大笑。
就这样,奇书和转业营长,军旅诗人,以后重庆市有名的巴文化铁陶艺术家邹延登,认识了。邹延澄当时恰好住在军械库,地理便利,审美相同,二人越谈越拢,引为知己,常来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