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感叹女儿不懂事,我今天就跟你谈谈这个话题。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要明确懂事的标准。很多人认为乖孩子就是听父母的话,叫站着不坐下,指东就不往西,打不逃跑,骂不还口。我又是用另一把尺子来衡量懂事的,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关键时刻能抵挡诱惑,管住自己;在困难面前会动脑筋想办法;能够理解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好学上进,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惜衣物、粮食,不浪费学习用品。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要达到这些标准才算懂事,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来的。
不做事难懂事,我觉得这话说得很经典,你认为呢?这年头,会做事的孩子越来越少,能把事情做好的孩子就更少,连农村娃娃也很少做事。我只要看到学生的脸和手就晓得他早上起来做事了没有。要是手和脖子都干干净净,一定是不辞辛劳的妈妈帮了忙,因为小孩子洗脸就像猫洗脸一样,东抹一下,西揩一把,耳朵周围,脖子上连水都沾不到,手放进盆里也不愿搓洗一下。只有妈妈做这件事情,才会拉着手把每处都擦洗干净。连洗脸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孩子,还能指望认真踏实地对待学习,还会取得好成绩?有些妈妈总觉得孩子每天起那么早上学太辛苦,就跟在后面帮忙,到床前叫醒孩子,给他套上衣服,打来洗脸水,还要拧干毛巾递过去,找红领巾、拿书包,目送着孩子出门,再回家倒掉洗脸水,收拾床铺。常听一些年轻的妈妈说:“只要孩子好好读书,这些小事不愿做就算了。”这些繁琐的小事是一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做得再不好,再不愿意做都必须去面对,没有办法逃避,也没有理由逃避,父母怎么能包办代替呢?
做这些小事很麻烦,只要没有妈妈代劳,孩子还是会做的。不做这些事情会被老师批评,遭同学嘲笑。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也会想到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孩子会明白认真才能把事情办好。肯动脑筋的孩子还会巧妙地安排做事的顺序,节省时间。有个孩子睡觉前脱衣服总是乱丢,妈妈骂过几次都不顶用。有一天早上起晚了,慌乱之中把裤子前后掉了个位置,衣服也是翻穿在身上,跑到学校门口喊报告,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亲手替他把衣服反过来穿在身上,又让他到厕所里把裤子换过来。这件事让他刻骨铭心,想出了一个避免出丑的办法,每天晚上脱衣服都要把它叠好放在床头,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闭着眼睛也穿不错。妈妈早就教过他这个办法,就是不肯接受,尝到苦头才相信妈妈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了成长的经历,才会长大,才会懂事。
你囡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跟同学、老师之间的事能处理好吗?对一些家长的做法我非常反感,有事请假,需要调整座位,跟同学闹矛盾,课本丢了,作业本忘在家里了……家长都要来找老师解释说明,还说孩子怕老师骂。学校里的人际关系是最单纯的,学生之间的争吵、打闹有老师来评判是非,应该放心让孩子独立去面对。有了错就该接受老师的批评,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有了错被老师批评,心里感到内疚,才会产生负罪感,自责会留在记忆深处,促使自己改正毛病。就拿作业本遗忘在家里这件学生经常发生的事来说吧,要是孩子会整理书包,做完作业就及时收拾书本,就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经常跟学生打这样的比仿,课本弄丢了,作业本遗忘在家就像父母到田里收稻谷,田边掉几捆,路上掉一包,回到家里发现再去找,还能找到吗?对于这个通俗易懂的比仿,学生是能领会含义的,丢三落四的毛病还是经常犯。那就是出现了失误父母会弥补,文具盒留在家里,爸爸立刻送来;红领巾丢在沙发上,奶奶送来;语文书掉在门背后,妈妈跑着送来。既然有人送来,何必操心呢?也就不会后悔,不会产生负罪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就会更懒散,父母的劝告,老师的教导都不起作用。
我觉得最应该让孩子做的事情还有找东西。找颗针,找根线,拿包药。这些东西一般都会放在固定的地方。告诉孩子放在抽屉里就会有两种找法:一种是拉开抽屉,用手扒着里面的东西找,有大样的东西拿起来放到一边再找,一个抽屉找不到,再换一个抽屉,三个抽屉都找完,肯定是能够找到的,浪费点儿时间还是能把任务完成。另一种找法,每个抽屉都拉开看一眼,就张开嘴巴叫找不到,妈妈告诉他就在抽屉里,仔细找一下。他又拉开抽屉乱刨几下,又张开嘴大叫,只有妈妈自己去找。连东西该怎样找都弄不明白的人,肯定是做不成这件事的。你别小看找东西这个过程,用手、用眼、还要用脑才能完成。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找作业本就非常令人生气,手伸进书包里,眼睛东张西望地乱翻一通。也有的眼睛盯着书包,恨不得把头都钻进书包里,一本一本地翻,翻了一遍又一遍,拿出来的书是一本又一本,就是找不到需要的那一本。老师等急了,走过去问他是一本什么书,他才如梦初醒,有了寻找的目标。经常让孩子找东西,对培养耐心,克服马虎毛病都是有好处的。不信?你就让女儿这样做,肯定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差,办事能力弱,遇事惊慌失措,害怕退缩,变得十分怯懦。这种性格上的不足会导致孩子上课不敢发言,不敢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各种竞赛更是远远地躲开,甚至还会害怕跟同学交谈。时常感到紧张、焦虑,体会到更深的无能感、无助感。怯懦的性格一旦养成,要想改变是很困难的。现在的课堂学习都强调引导学生经历过程,自己去感悟、去体验。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有效的收获,它跟别人给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做生活中的小事,哪怕是做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做得多了,收获就大,感受就深,懂得的事理也就多。孩子做完一件事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感悟到了力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