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红火火过大年。
在中国,再没有比过大年更令炎黄子孙开怀沉醉和欣喜若狂的了。
一年之中,中国的传统节日频频接续,什么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唯有延续不衰的传统春节独占鳌首尊为大,民间故称“过大年”:更岁之交夜融融叫“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节气浓叫“大年初一”,走亲访友送祝福叫“拜大年”,正月十五闹得欢叫“大年十五”。可见,中国过大年的方式丰富多彩,习俗源远流长。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被称作为“年”的怪兽,个高如牛,力大无比,吼声似雷,跑动象风,本性凶残,每到隆冬季节就出来进庄骚扰,食人伤畜,弄得百姓惶惶不安,无宁静之日。天神只好把“年”锁进深山,只许每年腊月三十晚上放出来找东西吃,以示惩罚。一次,“年”跑出来冲进一个村子,恰巧有两个牧童正比赛甩牛鞭,“噼噼啪啪”的响声惊得“年”晕头转向,扭身就跑,又窜到第二个村子,迎头瞅见一家门口晾晒大红衣服,又惧怕逃命,一口气奔到天黑,又偷偷的钻进了第三个村子,抬头看见农家屋舍烛光通明,顿时头晕目眩,逃之夭夭。从此,“年”一头扎进了深山,再也不敢露面,人们便用燃放烟花爆竹、贴春联、点红灯的方式驱妖逐鬼,对付怪兽,谓之“过年”。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风俗。
传说归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却为春节的来历增添了神话般的色彩。其实,“年”只是表示岁序更迭。古时候,人们把五谷皆熟周期为“年”,并通过天体运行观测确定岁时节候,在夏朝就产生了夏历。据《史记》记载,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称为“年”,至今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民间“过大年”,实际上从腊月初八便开始。到岁末俗称“小年”。吃过腊八粥,人人忙不休:扫房间,洗床单,打发灶爷上了天;办年货,贴对联,里里外外购置全。腊月三十为岁末,家家户户忙忙碌碌蒸饺子做年饭喜迎新春,全家人团团圆圆叙旧话围拢看电视彻夜不眠,如今为阖家守岁赋予了新的概念。大年初一大拜年,走亲访友相互祝福,伴着喜庆的温馨,举杯痛饮香馥的美酒,人们如醉如痴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享受着生活的甜蜜!
过大年最欢乐莫过于“闹”。闹新春,闹社火,闹花灯,特别是正月十五以象征圆满的元宵节为“闹元宵”,把守大年的大喜大庆推上了高潮。直到“大春牛”劝农才为过大年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饱含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层意识的过大年里,人们岁岁年年恭喜发财的祝福上,互道吉祥的大拜年上,维系着中国无数个家庭骨肉间的情结,交融成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不可分离的凝聚力。
过大年,过大年!大红的鞭炮响起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大红的福字贴起来,大红的中国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