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优美散文
文章内容页

回声嘹亮

  • 作者: 天龙山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12-14 00:00:00
  • 被阅读
  • 时间本无意,逝水似流云,一旦赋予其内涵,顿时便充盈灵动,有了段落、有了故事、有了章节,甚至有了灵魂。

    生我养我的下垄钨矿,是1918年开山民采,1954年新中国首批建设的机械化中型有色金属矿山。它座落在赣南大余、崇义、南康三县交界的群山中,占地9.1平方公里。来自四面八方的下垄人,他们学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那勤劳的双手,唤醒了沉睡亿万年的地下宝藏,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奉献优质的钨、铜、锡、铋、钼等稀有金属。与此同时,他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春风化雨战矽尘,创造了四十四年没有发生矽肺病的人间奇迹!

    故事得从1958年说起,初夏,跃进锣鼓震撼着群山,下垄矿部会议室里,领导干部们在讨论一件大事——怎样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防止矽尘危害的指示,怎样把党和国家对矿工的亲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作业点。一些人顾虑重重,条件太困难啦!力量太差啦!问题太严重啦!没有搞过,太缺少把握啦!……总之一句话:没有办法!

    “见困难就不干!听任矽尘对矿工兄弟肆虐吗?——这绝不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党委书记取出事先反复调查的材料告诉大家:全矿700多名井下职工,有70多人患矽肺,两年前进矿第一批培训的风钻工,得矽肺的已经占一半。

    铿锵有力而充满情感的话,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层层疑团。下垄钨矿防尘史上,值得纪念的“六?一一”《关于防治矽尘危害的决定》诞生了。决定强调:“谁要不加强防尘工作。谁将犯重大的阶级立场错误,也是政治性的错误。”并具体规定了一系列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一场除尘灭害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先在下垄坑口试点。书记、矿长一马当先,干部、工人齐心奋战。一支支高压水龙冲刷着岩壁上多年的积尘,冲不掉的就刷子刷,钉子抠;增添通风设备,改进通风系统;开展技术革新,推广湿式作业和喷雾降尘。经过两个月的苦战,测尘器报告人们:几个试点的粉尘浓度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从几百毫克降到一点五毫克。防尘战役首战告捷的喜讯,象一声春雷振动了整个下垄,各个坑口一齐向矽尘发动全线进攻,夺得了整个战线的胜利,全矿面貌焕然一新。党委带领大家扩大战果,总结经验,安全防尘规章制度相继产生。

    1958年以来,矿领导换了一茬茬,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但是,带着阶级感情办矿,狠抓防尘不放松,千方百计保护矿工弟兄的健康,已经形成党委一班人以及各级干部的优良传统。而且针对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放手发动职工群众,大打防尘攻坚战役,在“减”、“降”、“排”、“护”四个方面创造新套套,使粉尘合格率提高到新的水平,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

    据悉,1958年的第一次防尘会战,需要1500个喷雾器,而当时扫遍仓库也只有极少几个苏制的“马尼克”型。矿党委当机立断,把攻关任务交给了机修厂。机修厂勇挑重担,动员职工献计献策。上海支内钳工施三才(我同学施伍囡父亲),弘扬潜心精细的工匠精神,运用旋流离心造雾原理,仅仅用了两块铜片和一只小锣帽,制成了功效超过“马尼克”的喷雾器。自制的喷雾器比“马尼克”重量轻十八倍,价格低五十倍。试制成功后,全厂突击四天,攻下了第一个“桥头堡”,用自制的喷雾器装备了全矿所有产尘点。遂后人称此为“施三才”喷雾器,当年施师傅也被授予江西省工业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江西省第一台牙轮钻机在下垄制成,是这个矿通风防尘技术上的一次突破。在试制中,长沙矿山设计院和下垄的科技人员、工人大力协同,日夜奋战。有一位患严重胃溃疡的技术员,边吃流汁,边搞试验,病情加重时,还参加试车,七天七夜不离现场。另一位技术员,自动取消了节假日,有时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并提出了四项合理化建议。这台钻机在普式硬度十级到十六级的岩石中,钻进速度每小时一点一米,工作安全,粉尘浓度为零点四毫克,完全改变了用传统支柱法和吊罐法打通风井的费时、费钱、劳动强度大和粉尘浓度高的局面,为提高采掘进度、加速矿山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解决防尘上的难题,许多工人、技术人员一心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地找窍门,搞试验,涌现了大批技术革新迷和防尘迷,樟斗坑口的邱容仁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工作面放完炮,巷道里烟尘弥漫,久久不能消散,当班工人要冒着浓密的烟尘进去打开风机和水幕开关,作业人员要干坐在安全区眼睁睁地等待烟尘慢慢消散。邱容仁同志心如火燎,他想能不能造一个自动开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没有上过几年学的邱师傅,多少个夜晚睡不成觉,多少餐饭菜吃不下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大胆而非凡的设想在邱师傅的思想中形成了:放炮时冲击波有那么大的力量,能不能让它来管开关?老邱动手剪了两张葵扇大小的薄铁板,把它连接在水幕和风机的开关上。放炮声刚过,一股强大的气浪把“铁扇”吹了个九十度大拐弯。刹时间,没等烟尘冲进巷道,水幕、风机立即自行启动。不多久,档头尘消烟散,工人们很快回到了工作面。“爆破波自动开关”就这样创造成功了。

    对下垄钨矿的防尘工作,人们曾说过许许多多赞扬的话语,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算是“一百个放心”。

    那是1970年的冬天,青年农民周庭训胸怀“开发矿业”的雄心壮志,经贫下中农推荐,来到矿山当矿工。临行前,母亲和妻子谢桂莲慑于旧社会矽肺病杀人如麻的悲惨记忆,叮咛万千,嘱咐小周到矿山要好好干,可就是不要到井下,更不能当风钻工。

    小周进了矿山,正巧领导上分配他当风钻工。小周怕家里人“拖后腿”,特地跟同村来的小伙子约法三章,不准“走漏风声”。

    然而,事实是最好的教员。谢桂莲两次访亲人参观井下,只听得风钻突突响,并不见粉尘飞扬,通风、喷雾设备实在好,工人们一个个都象铁金刚。参观完了,喜出望外。座谈会上,小谢激动地发言:“矿里的防尘工作这样好,全靠党委的好领导。从此再没有什么好牵挂,我们全家一百个放心!”

    “一百个放心!”是人们用来表示最大信任的一句话。群众用这句话来评价下垄钨矿的防尘工作,是多么的确切,一点也不过份。1958年始,接触矽尘作业的2414名职工,经历年胸片检查,至2002止,四十四年未发现1例矽肺患者,这一记录,使我国防尘工作居世界前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央冶金工业部曾3次在下垄召开现场会,授予下垄钨矿“通风防尘红旗单位”和“矿山防尘标兵”称号,而闻名遐迩于世。

    岁月无情。下垄这座开采百年的老矿山,终因资源枯竭于2004年实施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春风化雨战矽尘”是一道时间抹不去的风景,更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歌,只要有生生不息的矿山人,定将回声嘹亮在这片沸腾的群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