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年一度所谓亲戚见面会,就会知道什么是善恶好坏。我热爱老家的土地,却讨厌老家的那群人。
或许这些是是非非在人生路上更多事情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却真实地提醒着我,生活的苦痛比小说还强烈。我就看着他们的嘴脸,嬉笑怒骂间都是生平几十年累积的狭隘又装作无所谓、嘚瑟炫富又装作谦虚,还有不甘心他人的好而露出来的胆怯、读过几本书见识过冰山一角便夸夸其谈的附庸风雅。
时间在那个美丽的地方过得很慢很慢很慢。谈话半小时,似乎过了半天,话术里容纳了他们几十年来的斟酌与训练、校对与复盘。
如果不走在街道旁,我会不安。
似乎街道的两侧才符合旁观者的定位,连同谈笑间的坐席都默默承受着尊卑贵贱与长幼有序。我觉得最适合我的地方是天台。午后的阳光还好,不刺眼。
坐在还没再加以装饰的砖石上,背了一首魏晋时期左思的《咏史》。贴切的。“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很对,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代便形成的。
最伤人的便是那句,“读书人,嗯,知识分子”,随即喝口茶,啧吧一下,“不出众,不太能说,那些人没用。
”我笑笑。我演讲的时候、比赛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这么差,从小到大他不过与我就几十面之缘,何来“没用”。
读书人的身份,我在哪儿都很自豪,唯独在亲戚那里。还有至今认为我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也就三四千的。
我听了,我咽下去了,我不会记得那些比咒骂还难受的嘲讽、鄙夷还有根深蒂固的腐朽。生活来之不易,逃离的地方也是热爱的。
阿来说得不错,认识这个世界的起点就在故乡。
只是,这个故乡的人,竟让我感受到压迫,而非和谐。
美丽乡村的标语到处都是,花开得很好,也许其他地方的人也不会知道原来我的老家是这样的。
还有很多事情不想记录在日记,我甚至觉得一些生活的碎片,我无法让它们光荣地成为我的记忆,我只想让它们成为我阅读的一部分。它们是我阅读的超越书本的一些素材,我不必为此伤心难过。世界本不是我想象的美好。
尔虞我诈不过是我无能抗争,倘若我有抗衡的力量,我一定会从天台走下来,成为素材的一部分!有些人逃出来了。
隔壁屋的一个师兄,农村考到了整个城市最好的学校,和我同一个老师同一栋教学楼读高中。如今我也快大学毕业。他作为我的优秀师兄,已经在DG的检察院和反贪局工作。
我真心地敬佩,在那个可悲的腐朽世界里,他还能给我光明。他高考复读的时候,所有人都嘲笑他,一个话不多又每天读书的书呆子。
如今,他证明了自己。逃离不容易,逃离再回去更不容易。
也许很多事情一说出来就过于矫情,也许只是自己玻璃心。
朱光潜真的给我力量。
年轻的时候的愁苦不可耻,承认吧,读再多书不是拿来炫耀的,读书的根本目的是慰藉自己的心,在愁苦或是迷茫的时候,还懂得沉静。